返回列表 回復 發帖

[分享] 林宥嘉最新專輯《美妙生活》收聽說明書?

文章出自"陳默先生"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95419df0100vf0z.html


林宥嘉最新專輯《美妙生活》收聽說明書?
文/陳默(blog.sina.com.cn/silence)


為什麼我要寫下這樣一篇文章呢?

聽偶像系歌手的歌,我建議你拿著歌詞本,或是 CD 中附送的插畫海報明信片,聆聽偶像溫暖聲音的同時,那些秀色可餐的寫真亦會讓你感到幸福;聽實力派歌手的歌,我建議你找台超好的音響,或是戴上抗噪耳機,仔細去體會天生歌者聲線帶來的感動;但是,聽一位“用心的音樂人”的歌,你一定要去了解他做這張專輯的想法,以及這些想法在音樂作品中的點滴表述。 從宏觀上“為什麼會有這樣一張專輯”、“這張專輯到底要鼓勵怎樣的生活態度”,到微觀中“為什麼這首歌處理得精緻無暇,而另外一首歌卻偏偏留下樂器在收音時產生的些許細微電流音”,你都應該知道。 因為,你所喜愛的這位歌手以及他的團隊,在為你奉上豐富的音樂饕餮之時,帶著治大國如同烹小鮮的精神,將他與他們對音樂的理解厚積薄發出來。 所以,你必須懂得聆聽,甚至四處收集資料或是被知情者有心人提醒,才會理解那些在音符與歌詞背後的用心良苦。

(按照心理學,我把第一段話寫的很長,是希望那些只想單純的欣賞音樂卻無心品讀細節的朋友能夠由於閱讀的辛苦盡快棄我而去,留下繼續閱讀的朋友,希望這些文字能夠真正輔助你們,去讀懂一位用心的音樂人的全心作品)

幸或不幸,你在聆聽或是將要去聽的林宥嘉的第三張專輯《美妙生活》便是這樣一張用心的專輯。 這不是一個二十幾歲少年一時興起的激情之作,而是一個音樂人的內心信仰,以及多年來對信仰的頑固與堅持。 這位既是偶像系,又是實力派,同時更是“用心音樂人”的朋友交上的新答卷,值得我們在音樂背後去刨根究底的探尋。

一年前我第一次遇到宥嘉,談到專輯時,他說他從小就是十分迷信出版物的人,尤其是書籍和 CD 而當有一天,他終於成為一個“出版出版物的人”之時,這種篤信與膜拜造就了他與眾不同的堅持。 比如,為了專輯的風格,他堅持要求某幾首曲風特別的音樂要在大洋彼岸的錄音棚中製作;又比如,你是否發現,在 CD 中,有兩首歌的當中間隔,要比其他歌曲的間隔更長,而這一切,只是因為,宥嘉覺得前一首歌“用力很猛”,希望聽者能夠稍稍多沉靜一點,再進入下一首歌的世界? 這些樂趣,也只能在 CD 中獲得,而絕非網路上流行的 MP3 文件可以比擬的。

《美妙生活》 這首專輯同名曲,便是在洛杉磯錄下的一首歌。 這首歌作為整張專輯的 way-in ,絕對給人耳目一新的驚艷感覺。 聽它的時候你會發現,林夕大師的美妙歌詞,彷彿在這個音樂的整體氛圍中被熔煉掉了一般。 你會很容易就被音樂拉進一種“美妙”的感覺。 想想看,遠渡重洋的跑去美國,在一個語言完全迥異的地方錄音,當地的錄音師並不懂中文,其實在無形間卻給了宥嘉一個更大的空間——他可以不靠歌詞,而是靠音樂本身,去跨越國界產生共鳴。 從這個角度想,我們不難解釋剛一聽到這張專輯時的那種帶勁的驚艷感覺——這首曲子將音樂用的十分明顯,倚靠電子化帶有些許俏皮感覺的編曲,營造出相當美妙的氛圍。

當我驚喜的發現,這第一首音樂宥嘉是 co-producer 的時候,我便不難理解他在這首專輯同名曲上的用心。 與很多人做五分卻說十分不同,宥嘉是個不做不說、做了有時候也不太說的人,我想這響噹噹沉甸甸的 co-producer 的含金量一定不低吧。

《自然醒》 根本就是首示愛的歌。 “只要三步之內有你在,防護罩就張開,睡得像小孩”。 其實,除卻歌詞,這首歌建議大家仔細體會一下樂器尾音的感覺——無論是 keyboard 還是 drums ,又或者是當中的 bass 以及 guitar ,這首歌在處理這些樂器在錄音中產生的細小噪聲時,採取了一定程度的放任與保留。 要消掉這些聲音其實在技術上很容易,但是對這些細小音源的用心及有選擇性的保留,讓這首歌的感覺變得更完整和真實。 這大概也是宥嘉的音樂態度吧:做音樂要做到很精準的程度,而不是追隨潮流或是所謂標準簡單化的去掉那些看似不該存在的東西。 很多聲音的存在,是有它存在的意義與道理的。

宥嘉在有次訪問中提到,希望大家能夠不只是聽歌詞那麼簡單,而是聽音樂,並且可以從中聽到音樂的意義。 比如,聽外文歌,就算不懂人家的語言也會覺得一些歌很好聽。 所以朋友,試著放下那些歌詞本身的意義,隨著他一起進入到這首歌的意境中吧。

《想自由》 是讓很多人感動的歌曲。 鋼琴的節奏感加上弦樂的配合,磅礴凜冽,每個音符都掀開一道記憶的疤,讓人真切感受到那種無助之時渴望掙脫的感覺。 有很多朋友一直認為歌手在唱的都是自己的故事,其實不是。 《想自由》未必是宥嘉的故事,但卻是我們每個人都可能正在或是將會遇到的際遇。 希望大家都能在聽到想自由後找到可以破繭重生的新的力量,走出桎梏,可以重新擁抱美妙生活吧。 之前曾經寫過對《想自由》的心情感悟,在這裡不贅述了。

《我總是一個人在練習一個人》 是林宥嘉獨立編曲的一首歌。 歌曲來自陳小霞老師,也是宥嘉的 mentor 及老朋友。 這是一首講述孤單的歌,所以宥嘉在編曲的時候,放棄了以往常用的木吉他,而是只使用一把簡單的電吉他,再配上開場之時的簡單喇叭聲以及間奏中的清新口哨聲。 一切的一切都給人一種旁若無人的感覺。 後來看了歌本,才發現電吉他是宥嘉自己演奏的。

這首歌並不是最初被決定下的歌曲之一,而是一次宥嘉在獨自吃飯的時候偶然間在自己的 ipad 中聽到的 demo ,突然有感而發而選中的音樂。 自己的編曲也試圖讓這首歌變得很簡單。 其實,孤獨感是這個社會中很普遍的一件事,其實我們除了要盡量敞開心胸去擁抱朋友之外,更重要的,便是學會與自己的相處。 畢竟,這世上,唯有自己,才是伴隨你走完漫漫一生的人。

說到 《紀念品》 這首歌,了解宥嘉比較久的朋友會知道,這首歌是一專當中《神秘嘉賓》的歌詞原作。 當時將《紀念品》的詞保留下來,是因為一專中需要一首講“人”的歌曲,因此才有了後來被稱作是“悠揚戀歌”的《神秘嘉賓》。 而這首陳信延的詞,也被保留至今,並且終於被譜曲。 作曲的是 Skot Suyama ,歐日混血的一位音樂人。 好事的朋友可以看一下 Skot 之前的作品集,會有小發現 :-)

這首歌大概是全張專輯中參與錄製的人最少的一首歌吧。 作曲編曲錄音樂器基本上由 Skot Suyama 一手包辦,並不像其他曲目一般有唱片公司安排的製作人。 特別是錄音室叫做 Skot's House ,而非 studio ,應該是個蠻小與私密的地方,大家也對比一下,看看幾個人便錄製出來的作品,與大製作的細緻區別吧。


《不換》 的曲來自宥嘉的唱片公司華研國際音樂的創作大賽。 其實之前有過蠻成功的驚豔之作,當年《說謊》便是由這個大賽甄選出來的,這也是華研在音樂界一直試著挖掘與扶植新人的身體力行吧。 《不換》從字面意義去理解,講述的是一種堅持的態度與理念,很多事情是珍貴到拿什麼都不可做交換的,比如青春比如愛,比如心花的燦爛和我的痛快。

略帶搖滾的風格很好的詮釋了這種堅定的態度。 很多聽過宥嘉演唱會的朋友,都會驚訝於宥嘉在現場的爆發力,這首歌在未來的演唱會中應該也會被演繹的很出彩吧。

《擁有》 則是一首充滿悲情的歌,聽聽宥嘉的吟唱,你便能體會到單戀時那種深愛卻又無奈的感覺。 歌曲大量使用半音,而宥嘉的唱法和其他那些歌的感覺有著明顯的不同,聲音中透著傷感與悲涼。

這首歌是我除了主打的《想自由》外最欣賞的一首歌,巧合的是,他們來自同一位作曲者鄭楠。 其實喜歡一首歌,不僅是因為詞、或曲、或演唱者的聲音,更重要的,是它能帶給你的氛圍。 演唱者必須要有一種能力,能夠駕馭詞曲以及自己的聲音,可以將人帶入他想創造的氛圍中。 而《擁有》真的成功的將我帶入了那樣一種蒼涼的氛圍,讓我懂得感情並不因為單方面的付出而憑空存在,但是一個人不計回報的付出其實也是一種擁有。 坦白說這首歌並不真的完美,比如在第一個段​​落中宥嘉唱到“你身邊那麼多愛你的朋友我哪會​​遺憾什麼”的時候,遺憾的“憾”字的處理讓我​​每次聽到時都覺得略顯“粗暴”,但這卻依然可以成為讓我反複播放的一首歌。

《早開的晚霞》 是又一首讓人傷感的歌。 同樣是了解宥嘉的人必然知道這首歌背後的故事,一位歌迷於花季的凋零讓曾經去看望她並鼓勵她振作堅強的宥嘉悲傷不已。 無論是歌曲的名字,亦或是最後的一個段落“晚謝的我的黑髮在哪裡落下,早開的你的夕陽美得不像話。好端端在我搖籃,流浪到什麼天堂,若我,想抱你,要怎麼到達”,無不催人淚下。

活到我這般年紀,或多或少都經歷過同儕忽然離世的突兀噩耗。 這首歌帶給我們淡淡的紀念與深切的留戀,更提醒我們要珍惜身邊的擁有。 其實這首歌的曲子在幾年前便被華研和宥嘉關注,後來發現已經被其他歌手演唱,這次將它買“回”來,並對編曲加以精心修改,很多朋友聽到的時候,已經決然不覺得是同一首歌了。 大概是因為華研與宥嘉的版本中,賦予了全新的外在形式與令人感動的深刻內涵吧。

《想念》 是多麼簡單卻又不簡單的一首歌。 一把木吉他,一個好嗓音,穿起了整首歌在夜晚時分想念離散多年的舊時情人的情緒。 詞是施人誠先生的大作。 施先生寫的詞,一個共通的特點便是很容易引起聽者內心的共鳴,無論是精煉的文字一下子點醒夢中人,或是一個溫婉的故事向我們娓娓道來,這樣的共鳴感往往是聽者最深刻的體會。 而且這一位深入人心的詞人,最厲害的地方便是能夠在諸多情與愛的領域中,找到先者尚未觸及到的領域,然後精準清晰的直指心頭最柔軟的地方。 在歌中看到他的名字,總讓我會對那首歌特別的有興趣。 這首《想念》也不例外。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那把木吉他。 這首歌的編曲叫樊哲忠,是個年輕小伙子,也是個為音樂而生的人。 早年間在樂器行工作,賣過各種吉他,後來不計報酬投奔至華研音樂麾下。 這次擔任《想念》的編曲,也被宥嘉稱作是這首歌“一半的靈魂”。 在宥嘉的台北簽唱會上我有見到他,是個非常有才華卻又害羞的大男生。 大抵都是這種簡單卻又執著的對音樂的追求,才讓這些有靈魂的音樂得以問世吧。

《晚安》 是這張專輯的第一撥主打歌。 這真的算是首蠻特別的歌,從它的概念、到情緒、到表達方式,都與眾不同。 這首歌被當做是陳小霞的“壓箱之作”,少有前奏,沒有間奏,靠升 key 的方式轉換時空讓人一步一步走入“晚安”的情緒。 必須得說,這首歌壓在箱底,一定有它的原因——一是這並非一首人人都能駕馭的歌,二是這並不是一首所有音樂人都能慧眼識珠從候選作品中挑出的歌。 而後來為這首歌選用的特別的樂器——踏板式電吉他,也讓這首歌的聲音真的能夠傳達一些獨特的情緒,讓華研的總經理 Linda 剛一聽到這首音樂時,便高呼“好感動噢!”

說到選歌,林宥嘉在這方面的天賦一直被人稱讚。 從比賽時期便自己為自己選歌——那時候,星光仍是第一期,之前沒有其他可以參考借鑒的東西,而開始出專輯後,藉由華研的寬廣平台以及由於緣分結識的業界前輩的建議,宥嘉在這方面的天賦得以更充分的發揮。 最關鍵的,是林宥嘉的演唱風格終於越來越“林宥嘉”,你越來越不會認為他像誰,因為他就是他自己,而已。

Bonus TrackFly my way 並不是臨時起意要加入的歌,其實之前的《我總是一個人在練習一個人》才是最後決定下來的歌曲, Fly my way 是之前為活動寫下的音樂,這首歌,放在最後,既獨立又和整張專輯能夠很好的融合在一起,在這裡不多評論了,大家各抒己見吧。

整張專輯的名字叫做美妙生活,但是生活真的會是完美的嗎? 絕不盡然。 看看宥嘉這張專輯,其實這才是我們真實的生活:網絡時代快餐文化的浮躁生活狀態(美妙生活),明明有愛但是愛的人卻不在身邊(自然醒),糾結與受困(想自由),孤單的感覺(我總是一個人在練習一個人),記憶與遺忘(紀念品),堅持與守望(不換),無奈的單戀(擁有),朋友的早逝(早開的晚霞),思念多年前已離散的情人(想念),祝福(晚安)。 每個人的生活都不夠完美,但是這樣的生活才是真實的,才是我們的,美妙的。

既然已經把文章寫成流水賬,那我就再簡單說說台灣版的 bonus :感官世界音樂會 CD 這張 CD 收錄了 17 首宥嘉在感官世界音樂會的曲目,他愛唱英文歌是大家都知道的,在這裡不多說,想專門推薦大家一定要去聽三首歌。

一是第三首音樂:《突然想起你》。 如果我印像沒錯,這是在某次演唱會前,宥嘉和樂團的朋友臨時起興排練的歌,結果在演唱會上大獲歡迎,因為宥嘉的強調和“範兒”(北京話,如果不懂請忽略吧)實在太有勁了! 這首歌,適合用於踢走陰霾心態。

二是第八首音樂:《我只在乎你》。 演唱會的時候,宥嘉側面對著觀眾,旁若無人的吟唱。 那真真是“我只在乎你”。 據說有朋友拍下了宥嘉流淚的樣子,他是不是在台上哭出來我並不知道,不過我周圍的幾個朋友確實是一片熱淚。 好歌好聲音,便是讓人動容的力量。

三是最後一首音樂:《眼色》。 我確實是因為《說謊》而知道的宥嘉(汗顏,好晚!),但是真正開始關注他,則是因為聽到《眼色》。 音樂會的《眼色》有不同的版本,私人認為,這張 CD 收錄的是最好的一個版本。 在歌曲前的那段鋼琴獨奏,每次聽時都讓我有別樣感覺。 如果你用清晰度夠高的音響聽,還可以聽到在開唱之前宥嘉俏皮的咳嗽聲。;-)

好了,說明書到此結束,各位朋友晚安,祝大家能夠沉浸在美好生活中,樂觀的看待那些不愉快的事。 推薦各位一定要收藏一張它的 CD ,好可以仔細的去聆聽這些音樂背後的美妙用心。
謝謝CNG

不知甚樣說好... 唯有粗暴的節錄....

"從宏觀上“為什麼會有這樣一張專輯”、“這張專輯到底要鼓勵怎樣的生活態度”,到微觀中“為什麼這首歌處理得精緻無暇,而另外一首歌卻偏偏留下樂器在收音時產生的些許細微電流音”,你都應該知道。..你所喜愛的這位歌手以及他的團隊.....帶著治大國如同烹小鮮的精神,將他與他們對音樂的理解厚積薄發出來。 所以,你必須懂得聆聽,....理解那些在音符與歌詞背後的用心良苦。"


"宥嘉是個不做不說、做了有時候也不太說的人"


"不是追隨潮流或是所謂標準簡單化的去掉那些看似不該存在的東西。 很多聲音的存在,是有它存在的意義與道理的。"


"更重要的,便是學會與自己的相處。 畢竟,這世上,唯有自己,才是伴隨你走完漫漫一生的人。"


"而《擁有》真的成功的將我帶入了那樣一種蒼涼的氛圍,讓我懂得感情並不因為單方面的付出而憑空存在"

"賦予了全新的外在形式與令人感動的深刻內涵吧"
讓我能有溫柔廣闊的心去感受他帶來的每一種音樂空間!
"坦白說這首歌並不真的完美,比如在第一個段​​落中宥嘉唱到“你身邊那麼多愛你的朋友我哪會​​遺憾什麼”的時候,遺憾的“憾”字的處理讓我​​每次聽到時都覺得略顯“粗暴”,但這卻依然可以成為讓我反複播放的一首歌。"
我就是愛死這個"憾"字, 是"完美"的"不完美", 好真實的感覺!!!
"
我就是愛死這個"憾"字, 是"完美"的"不完美", 好真實的感覺!!!
evaeva 發表於 2011-5-13 13:51
聽過這首歌的人,都會對這個"憾"字留下深刻的印象吧,
它是"遺憾"的憾,同時也是"震撼"的撼啊!
宥嘉在新專輯許多新的唱法,都叫人"耳"界大開。
真的很透徹的說明書~
看完會忍不住再去聽~不停地重覆~
話說陳默先生在微博祝賀我拿到pizza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