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題:
[分享]
【好設計】Design Is Not Fiction—《我們從未不認識》裝幀設計
[打印本頁]
作者:
Mandy
時間:
2013-8-20 17:11
標題:
【好設計】Design Is Not Fiction—《我們從未不認識》裝幀設計
【好設計】Design Is Not Fiction——《我們從未不認識》裝幀設計
作者:聶永真 / 2013-08-09
裝幀設計/聶永真(攝影/但以理)
我們從未不認識:林宥嘉音樂小說概念書〔自轉星球出版企劃鄭偉銘說〕
[url=http://search.books.com.tw/exep/prod_search_cmp.php?item_list=D020049380:0020168932
020049547:0020162344:0020161941:0020161942:0020161948:0020152052:0020152055:0020148736:0020136896&sort;=]
林宥嘉
[/url]的歌擅於詮釋城市角落的情感,
萬金油
的文字慣常彰顯社會縫隙裡的情節,原本只是分屬於聽覺與感覺的兩種故事載體,透過聶永真的裝幀設計,將登曼波的攝影以視覺串聯,用看不見作者全貌的封面拼貼、串接兩種文字的影像轉場,以及鮮豔刺眼的螢光綠,讓人迫不及待想拿起書拆解比對這微妙的氣氛到底如何層層堆疊。
(翻攝/Even Chen)
〔關於設計〕
文/聶永真
這本書做得小心翼翼,由於文本來自林宥嘉,即便在書的製作上純粹想以歌手、音樂與小說結合的本質看待,仍不可避免需要挑戰於外界直觀的明星身分與框架想像,我想都是被那些坊間的明星旅遊美容寫真健身服裝造型指南心情自傳之類的書所害
(是說我也做過這類的書)(!)
,為了要確保這一本小說有那麼一點點酷與不一樣,看起來不嘩眾取寵於流俗或淺薄賣臉,我要做的是精密計算每一個符號出現的比例,不是過甜的那種
(黃金比例被搞衰)
,任何跟感覺有關的好事都應該被健康、剛好甚至更低限的處理。
開案之初,寫給出版社編輯及攝影師的裝幀企劃單與攝影筆記(翻攝/Even Chen)
在concept layout上面,萬金油的小說創作題目,命名取自林宥嘉專輯的曲目,林宥嘉的文字則來自反芻於小說後再水平思考生成的創作,有點像另一部別小說;所以「再現」(representation)跟「後設」(meta)的概念在書的脈絡結構十分清楚,這一點幫助了設計定調,也是在與攝影師登曼波溝通之前,用來支撐攝影部分的主線。所以才會在登曼波完成的攝影作品裡,看到肖像與鏡頭之間存在了大部分的「介質」、「間接物」或「反射物件」的設定;由於登曼波擅長的是自然光下的傳統底片攝影,同時身兼電影場景美術,作品上的光感跟九〇年代感,是數位相機所不能給的
(對比今日即為retro,帶有某種年代感的美好二手味)
,我覺得用這種「時光」對比今日的種種「新」,更接近這本小說裡人事物所浸泡或成長的時間氛圍。本段最後也是最重要的,在這本書的裝幀企劃裡,攝影中肖像的量遠低於空景與物件,而攝影的佔比又更遠低於小說/文字,設計是「見」與「不見」的種種控制。
除前後扉頁暗示開始與結束的數頁空景外,登曼波的攝影以更小成冊尺寸插夾於萬金油與林宥嘉的小說文字之間,以and/or的連接詞概念做前後兩大部分的過渡(翻攝/Even Chen)
其他剩下的就是如何傳達形式,由於這本書尺寸略小於出版市場裡的25開常規尺寸,不同紙張的克重(gsm)與條數(T)也會影響閱讀的感覺,我們前後打了兩三次白樣琢磨成書拿在手裡的重量與厚度;側邊裸書背看起來像是漆覆或絹印成的綠,其實是在每一台冊的第一頁與最後一頁,靠裝訂處的邊上單獨印上特別色;以上兩個是在裝幀上最需要反覆敏感斟酌的主線,關於一本書的擺盤與提味。
其餘的細節處理,我想讀者在閱讀書裡文字的時候應是不受干擾的,看似最低限的去除設計,其實讀者已經正進入設計。
裸書背上的PANTONE 802特別色,及與之呼應的小說內頁穿線裝幀(翻攝/Even Chen)
來源:
http://okapi.books.com.tw/index.php/p3/p3_detail/sn/2306
歡迎光臨 林宥嘉香港樂迷會 Yogalum HK (http://yogalum.hk/d7u8/)
Powered by Discuz! 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