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然,Jazz這玩意在華語音樂中一直缺乏群眾基礎。到底什麼才是爵士樂?還有比Kenny G更好聽的爵士樂嗎?為什麼你給我放的這張所謂“爵士專輯”沒有人唱的?這些鼓啊鋼琴啊亂來一氣到底在幹嘛?還有那叫做啥,小號?吹了快兩分鐘了啊累不累啊!其中,最要命的是,爵士樂重要的組成部分——節奏,對於中國的聽眾來說是與生俱來的缺失,我們只會“動詞打詞”和扭秧歌。於是,爵士樂在華語流行音樂中始終處於一種調味品的角色,形式往往大於實質,如蕭敬騰的《A Song For You》,曹格的《Sensation》,張靚穎《傾聽》(嗯,這張其實沒有打爵士牌,但確實用了整個爵士樂團),好壞評判標準便只在個人了。
相較之下,林宥嘉的《Jazz Channel》則是一張非常有種的專輯。你甚至會覺得他太冒進了,這麼多的Jazz Standard,不怕聽眾掉頭走嗎?當然,如果你說《Singing In The Rain》只是一道建立在鋼琴、Double Bass、鼓之Trio基礎上的開胃甜菜(嗯,其實這首歌的提琴間奏solo也很精彩),因《卡薩布蘭卡》而紅遍全球的Frank Sinatra之《As Time Goes By》也只是西洋老歌例牌,Bee Gees《How Deep Is Your Love》更是華語歌手爵士翻唱專輯濫竽充數的填充物,那麼你也實在是太過苛刻無趣了。如林宥嘉在KKBox跟聽眾分享時所云,對於許多聽眾來說,爵士樂是西餐廳裡的紅酒,但爵士不只是懶洋洋的,該專輯中的《Waltz for Koop》才是《Jazz Channel》的靈魂。嗯,是的,《Waltz for Koop》這樣充滿著咆勃樂(Bebop)精氣神歌曲,儘管林宥嘉的人聲在光芒四射的樂手之略顯暗淡,但這有什麼問題呢?Vocal在爵士樂里面,本身就是音色中一種罷了(Jazz Vocal除外),林宥嘉在自己力所能及的範圍內,向他的teenage迷弟迷妹們科普這些,實在是功德無量。尤其是考慮到現場的開場熱身曲是Herbie Hancock的《Cantaloupe Island》,可感受到林宥嘉及其團隊的專業,只可惜最終的live CD未能將其收錄在內,頗感遺憾。